2017年8月14日 星期一

英國 (8/14)二 英國國家美術館


1. 萊斯特廣場地鐵站(Leicester Square Station)

坐地鐵到萊斯特廣場地鐵站(Leicester Square Station),一出站就看到外表典雅的賭場(The Hippodrome Casino),據說賭場裡有好吃的牛排。 萊斯特廣場地鐵站(Leicester Square Station)這站離柯芬園地鐵站(Covent Garden)很近,這區塊是倫敦經典的購物區。

2. 中國城

賭場(The Hippodrome Casino)後方走去就看到熟悉的中文字,這區就是中國城了,來倫敦玩不怕食物吃不習慣,中國城就在鬧區。

3. 藥房

友人來中藥房看她早上扭到的腳踝,腫起來了,狀況不是很樂觀。

4. 英中時報

街口就有免費的英中時報可以索取,是繁體中文的,看到有點忘了自已在異國的錯亂。

5. 中華街

大大的牌樓上面寫著倫敦華埠,住在異國中華街。
不知道我是不是可以忍受居住異鄉的孤獨感,跟紐約法拉盛一樣的鄉愁湧現。

6. 街景

幫朋友去買止痛噴霧,走出中國城,走去藥局買噴霧,街景一拍。

7.文興酒家

網路上號稱世界最好吃的烤鴨,文興酒家是行程內中國城的口袋名單,服務人員是老先生,用中文點菜即可,當然也有中文菜單,服務態度比預期好,應該是說比香港服務水準好。
點了必點的烤鴨,烤鴨不是台灣這種皮肉分切的,是切成一塊一塊的, 烤鴨好吃,但世界最好吃的烤鴨可能是過譽了點。
其他有點叉燒飯、廣東炒麵、蔬菜跟羹湯,不過不失,能夠在英國異國吃到這麼熟悉的中國菜還是很感恩。
英國倫敦是可以帶老人家來的地方,因為有中國城可以吃中國菜。
這餐四個人一人付了18GBP。
友人說腳越來越腫了,吃這頓飯心情不是很好。
吃飽後,友人拐著拐著回旅館休息了。

8. 英國國立美術館

" 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1445 ~ 1510﹞
維納斯和戰神 ﹝Venus and Mars﹞ 1480 年
說明:   這幅畫可以肯定是受麥第奇宮廷新柏拉圖派委託而畫的。關於這幅畫的來源迄今仍無定論,但僅僅就他對古代天神不可思議的憩息狀態的描繪,就令人讚賞不已。畫中人物有的出於詼諧之筆如森林之神,還有沉睡中的戰神以及維納斯,畫家描繪面容的筆法,真令人動容。   維納斯凝神專注地看著沈睡中的戰神,代表了新柏拉圖派的觀念:愛與和睦戰勝了戰爭與衝突。維納斯似乎主宰和安撫了戰神,她變成了大自然和人類之母,而不是充滿情慾的愛的女神。畫中的她穿著樸實無華的潔白長袍,長袍繡著金邊,和她濃密的金髮相互輝映;戰神不像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征戰之神,倒像是被午後暖洋洋的氣候所征服的少年。為了加強這種平和的氣氛,森林之神農牧神則在他身旁嬉戲,玩弄著他丟在一旁的甲冑,整個畫面充滿一種安寧。  這幅作品色澤純潔鮮明,人物形態完美,謔而不虐,籠罩著一片和諧氣氛,是波提且利最優美的作品之一。from 視覺素養學習網"

下午進去藝術之旅,英國國立美術館是文青一定要來朝聖的寶地,蔣勳老師演講最愛介紹英國國立美術館內的畫作,英國國立美術館是西洋美術的聖地。
從萊斯特廣場地鐵站(Leicester Square Station)走路到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很近,五分鐘吧,英國國立美術館入館免費,入館後有簡單的館內地圖,自行投錢1GBP,地圖內有館藏名畫放置的房間(Room),把標示的名畫看完,也就功德圓滿了。
英國國立美術館收藏主要是文藝復興前後,跟印象派,這兩個時期是西方美術公認的高峰。
先走去Rooms 51-66 (Date 1200-1500)這區是文藝復興前後,維納斯和戰神 ﹝Venus and Mars﹞是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著名的作品,他很愛畫維納斯,歷史上維納斯畫最好的畫家。
蔣勳演講描述這幅畫,戰爭衝突只有在愛情下才能沉睡吧。

9. 拉斐爾

Room60放滿了拉斐爾﹝Raphael﹞﹝1483 ~ 1520﹞的作品,拉斐爾畫就是自然美麗。
”Here lies Raphael, by whom Nature feared to be outdone while he lived, and when he died, feared that she herself would die."
”當拉菲爾活著的時候,自然怕被他超越。當拉菲爾死去,自然害怕自已也會死去”取自羅馬萬神殿(Pantheon)中拉菲爾石棺的銘刻。

10. 岩洞中的聖母

岩洞中的聖母 ﹝Madonna of the Rocks﹞
1495 ~ 1508 年
說明:   與英國國家畫廊所收藏的《在岩洞中的聖母》這幅畫相似,另有一幅較早期的版本現藏於羅浮宮中。這幅畫中有一處多水而涼爽的野外,幼時的施洗者約翰在聖母的披風蔽蔭之下向幼兒的基督禮拜,右邊的天使表明了上天對耶穌的呵護。由於現藏於羅浮宮中的版本中,不易分辨兩位幼兒,所以在英國國家畫廊的這個版本中,達文西在植物上頭加了可辨識身分用的十字杖,以區分出聖約翰和基督這兩位幼兒。

岩洞中的聖母是英國國家美術館的鎮館之寶,達文西的名畫,這幅畫有兩幅,另一幅是在法國羅浮宮,達文西風格的光影景深畫法。

11. 米開朗基羅

看了拉斐爾跟達文西,當然不能少了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Date 1475 -1564﹞,米開朗基羅的畫被放到Room 2-14(1500-1600),米開朗基羅活比較久,畫被放到另一個年代去了。
米開朗基羅的畫肌肉真的畫的很明顯,一種港漫的畫法。
文藝復興三傑看完了,有一種功德圓滿之感,走往另一區印象派區Room33-46 (Date 1700-1930)

 12. 梵谷

"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 ~ 1890﹞
  梵谷是荷蘭牧師之子,曾住過布魯塞爾、艾登、海牙、德倫特、魯恩和安特衛普等地。
  梵谷在荷蘭時期所表現的繪畫特色是:用色陰暗,造型滯重,描繪主題主要為農民及其農務。其弟西奧﹝Theo﹞勸他用當時一般印象派畫家所用的明快的色調,他不予理會;但在安特衛普的短期停留期間,他開始對日本的浮士繪和魯本斯﹝Rubens﹞的作品發生興趣。
  1886 年,梵谷回到巴黎和西奧一起工作,由於西奧當時主持的畫廊全力支持新派畫,因此他認識了土魯茲-羅特列克﹝Toulouse-Lautrec﹞、畢沙羅﹝Pissarro﹞、竇加﹝Degas﹞和高更﹝Gauguin﹞,同時也接觸到許多印象派畫家作品。因此這時期,他繪畫的題材和用色有了全然的變化;他採用印象派畫家的技法,曾一度傾向秀拉﹝Seurat﹞的點描法,題材則轉向花卉、巴黎景物、人像畫及自畫像,這種轉變使他嘗試到新的觀念。
  1888 年,梵谷前往阿耳﹝Arles﹞,他畫了很多色彩明亮、生動、充滿情感及對光的表現的風景畫和人像。不久高更也前去同住,使他的作品明顯受到綜合主義﹝Synthetism﹞的影響,其特色是造型簡化,少用混色。1888 年 12 月,梵谷精神變得錯亂,一直到他去世之前,不斷遭受間歇性精神病的折磨。在聖雷米﹝St Remy﹞和奧文斯﹝Auvers﹞,梵谷完成的作品中使用鮮活的色彩、陰鬱而如火焰般的筆法,充分顯露出他深受折磨的精神狀態。1890 年 7 月,梵谷於奧文斯持槍自殺。
  西奧是梵谷精神與經濟的長期支持者,他冗長、傾訴的信大多是寫給西奧的。在他自殺的六個月後,西奧也跟著去世。from 視覺素養學習網" 

Room43有一整區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 ~ 1890﹞的名畫,梵谷是印象派畫作價格最高的畫家,生前只賣出一幅畫,死後每一幅量都是天價,英國國家美術館跟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一樣,放一整排梵谷的畫,很威。

13. 竇加(Degas)

"竇加﹝Edgar Degas﹞﹝1834 ~ 1917﹞
  竇加生於法國巴黎的富裕家庭,在藝術學院時追隨安格爾﹝Ingres﹞的弟子習畫,他本身也認識安格爾,對安格爾相當的尊崇。早期的作品—家族的肖像及一些歷史畫─顯示出他是承襲安格爾傳統的一位學院派畫家。然而,到了 1860 年代末期,他又開始發展一種信手拈來的構圖,這極可能是受到馬奈﹝Manet﹞或惠斯勒﹝Whistler﹞的影響。
  1873 年前後,他開始以芭蕾舞女郎、女工、著衣的模特兒、沐浴的模特兒、以及酒館藝人等為主題作畫。竇加以超然的眼光,宛如站在另外一個世界的立場,來審視周遭的環境,為當時社會的人情世態、食衣住行留下紀錄;至於他作品裡的人物,猶如他所使用的粉彩、油畫顏料,只是他研究光線、色彩和造型的材料而已。就技術而言,他是一位偉大的實驗家及改革者。他對傳統油畫的豐富知識,使他得以不斷地試驗各種不同的媒劑和混合顏料。
  晚年時他偏愛粉彩畫﹝pastel﹞,他的技法也更趨自由熟練 from 視覺素養學習網"

英國國家美術館也有很多竇加﹝Edgar Degas﹞﹝1834 ~ 1917﹞的畫作,2015年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辦竇加﹝Edgar Degas﹞展,竇加凝視繁華的孤寂者。

 14. 莫內

"莫內﹝Claude Monet﹞﹝1840 ~ 1926﹞
莫內是法國畫家, 是印象主義的創立者之一,而且只有他一人終其一生都堅持印象主義的原則和目標,也是唯一在生前贏得大眾認可的印象主義畫家。他少年時代所畫的諷刺漫畫就已具備了驚人的形似能力,直到他早期的印象主義繪畫還保留著這項特質,使他和十九世紀中葉風景畫家的朦朧概括迥然不同。他的風景畫完全以主題的視覺經驗感知為首要的考慮,忽視傳統的概念﹝構圖、題材、潤飾等﹞。
  莫內曾說:「試著忘卻你眼前的一切,不論它是一株樹,或是一片田野;只要想像這兒是一個小方塊的藍,這兒是長方形的粉紅,這兒是長條紋的黃色,並照你認為的去畫便是…。」他在 1870 年代的作品便是以這種不加琢磨的手法來呈現視覺經驗中片段的紊亂素材:雜陳的彩色筆觸同時襲向眼睛,因視覺的混合作用而成為炫目的幻影。
  莫內晚期的作品側重於同一主題在不同光線和空氣下變幻無窮的外觀。因而油彩記錄下來的,不是所見物體的本身,而是觀看的過程。from 視覺素養學習網"

印象派的大師莫內﹝Claude Monet﹞﹝1840 ~ 1926)著名的睡蓮英國國家美術館也有收藏,另外有一幅是畫倫敦泰晤士河背景有國會大廈。
印象派大師也功德圓滿了,剩下的畫就走馬看花了,在紀念品買了梵谷向日葵磁鐵(3.5GBP),友人買了這張莫內泰晤士海報(12.5GBP)送我,收到有感恩

 15. 泡泡

走出英國國家美術館,外面的廣場很多的街頭藝人,泡泡藝人我每次看到都會拍,我當街頭藝人應該會當泡泡達人。

16. 國旗

地板上畫滿了各國的國旗,竟然有台灣的國旗,讚讚讚,這個有專業,投了1GBP在Taiwan的國旗上。
下午就當成博物館之旅,走往大英博物館。

17.雜記

在英國國家美術館看到竇加﹝Edgar Degas﹞的畫,回憶起2014年台中亞洲現代美術館的竇加展,雖然真品只有一兩幅,還是不錯的展覽。
聽了三場蔣動爺爺的竇加講座,回憶滿滿。
竇加凝視繁華的孤寂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